快捷搜索:  

老戏曲缘何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情景透视

"老戏曲缘何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情景透视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"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当杏花烟雨江南的婉约,融入铁马西风大漠的苍凉,新编越剧《新龙门客栈》自去年3月首演以来,迅速赢得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追捧。它的主要演员来自浙江小百花越剧院(浙江小百花越剧团)。

在40年前, 小百花 初创之时,就曾以青春气息和创新气质风靡一时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Culture)的重要组成部分,传统戏曲如何作答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, 浙江小百花 现象可知新,亦可温故。
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众里寻她:好一束美丽的 小百花

杭州市区曙光路,坐南朝北的杭州蝴蝶剧场,与西湖只隔一道青山。美轮美奂的剧场里,随着悠扬的唱腔响起,《新龙门客栈》火热开演。

声音穿过历史(History)的长廊,回到40年前,这里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诞生地,彼时却只有低矮破旧的建筑和周边大片的农田。

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,以 全女班 演出而闻名,展现柔美、淡雅、委婉、细腻的艺术风格。上世纪80年代初,浙江越剧发展却遇到了后继无人之困,面临着 四个花旦两百岁,三个老生两颗牙 的人才窘境。

为此,浙江省文化(Culture)部门决定在全省青年演员中进行(Carry Out) 海选 ,通过文艺会演的形式选拔出28位佼佼者,同时集结舞台创作等方面的人才,集中培训。

1983年11月,由这些青年新秀组成的 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 ,在港14天连演15场,醇厚的唱腔、扎实的功底征服了香港观众, 浙江小百花 一时享誉香江。

次年5月,在众多文艺界人士的呼吁下,浙江省国人行政部门决定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。而演出团中的28位 小百花 ,绝大部分留杭入团。

老演员赵小珍便是其中的一位。回忆起40多年的从艺路,她笑着说: 小百花 不仅改变了我们(We)的命运,也改变了浙江越剧的发展方向。

纪录片《百年越剧》总导演钟冶平认为,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成立,是浙江文艺院团一次标志性的变革事件,为祖国越剧乃至祖国戏剧提供了不拘一格、奖掖新人的人才培养方式。

随后,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 小百花 们,秉承着 敬业、奉献、合作 的工作精神和 求精、求新、求美 的创作意识,迅速在梨园界脱颖而出:

《五女拜寿》《陆游与唐琬》《西厢记》和新版《梁祝》等佳作频出,打动人心,引发共鸣;茅威涛、董柯娣、陈辉玲、蔡浙飞、章益清等越剧名角深耕艺术,相继获得祖国戏剧梅花奖,茅威涛还是 三度梅 获得者,成为越剧舞台上的一位领军人物;她们(They)首创 诗化越剧 的艺术风格,将 写意 戏剧观贯穿从布景到表演的每一个舞台元素,丰富了越剧乃至祖国戏剧的艺术表现。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2024年5月1日,参演新编现代戏《钱塘里》的演员在杭州蝴蝶剧场的化妆间上妆。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

浙江音乐(Music)学院戏剧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蒋中崎持续30多年关注 小百花现象 。他表示,40年来, 浙江小百花 以鲜明突出的江南文化(Culture)特质、注重时代的审美需求和优化舞台的艺术资源不断探索创新,为祖国越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从未懈怠: 小百花 跃 新龙门

去年8月,一段 贾廷抱着金镶玉转圈圈 的短视频(Short Video),让越剧《新龙门客栈》在网上火了,主演陈丽君和李云霄的人气也随之大涨。

看这部戏,可不能光看 转圈圈 ,我们(We)要看演员的唱念做打,也要看剧情中的侠义精神,还要看里面的艺术创新。 该剧出品人、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总监茅威涛说。

2023年3月28日,根据经典武侠电影(Movie)《新龙门客栈》改编的同名越剧成功(Success)登台,在服装、化妆、道具上体现出更具时尚(Fashion)的 新国风 特色,而在舞台设计上,则采用了 环境式戏剧 样式,使观众席和舞台处于同一间 客栈 里,让观众与演员近在咫尺。

她们(They)的一招一式、表情神态,经得起观众细细端详,感觉越剧真是又美又 飒 ! 观众周女士说,此前她对越剧知之甚少,这次和好友一起观看《新龙门客栈》,一下子就着了迷。

小百花越剧何以令观众流连忘返?

持续的创新,让青春靓丽的生命美与雅致婉柔的艺术美不断碰撞,激发出新的生命力。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说。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2024年4月7日,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在浙江杭州参加新编历史(History)剧《苏秦》的排练。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

40年艺术追求一以贯之,让越剧舞台留下许多至今难忘的精彩瞬间:

作为越剧创新的 先锋派 ,茅威涛会踢起戏服的下摆,用学自川剧的 褶子功 让观众看到张生收获爱情后的狂喜;又会削发、歪脖、缩颈来颠覆自己潇洒小生的原有形象,演活了孔乙己的迂腐落魄;还会披头散发,戴上墨镜,白眼向天,手持二胡演绎阿炳,引得观众狂喜鼓掌

作为越剧创新的代表性剧团, 浙江小百花 在《西厢记》里,首次用上了旋转舞台,让男女主演同台而不相见,各怀愁绪;在新版《梁祝》中,男女主演手中的扇子有如彩蝶翻飞,传递出你侬我侬的情意;为演《春香传》,她们(They)专门学习长鼓舞,让观众都猜测 小百花 是不是请来了朝鲜族演员

从鲁迅小说到布莱希特戏剧,从古希腊神话到朝鲜故事,不少文学作品都成为浙江越剧的改编题材。

一个个精彩的瞬间,是从未止步的创新理念,更是几代越剧工作者的艺术追求。

年逾八旬的戏曲导演杨小青是 诗化越剧 的重要创始人,也是三代 小百花 们口中的 杨妈妈 。至今仍在导演一线的她发出感慨:正是因为从未懈怠过对美和艺术的追求, 小百花 才能久盛不衰。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持续创新:春色满园径向前

今年(This Year),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40周年。

新春伊始,剧团开启了新一轮全国巡演,15个城市、30多场演出,众多经典剧目连番上场,所到之处引发观众热潮。有的观众在扬州看罢意犹未尽,又追随到南京 一位大学(University)生(Students)观后说: 小百花 的戏有一种磁场,牢牢地牵住了观众的心。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2024年5月1日,越剧演员李云霄在新编现代戏《钱塘里》的后台化妆。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

一排排的荧光棒、粉丝们的呼喊 回想起来,让戏曲演员们大受鼓舞:传统越剧在革新中发展,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。

一部作品吸引的是 短期流量 , 浙江小百花 追求的是一个剧团、一个剧种甚至传统戏曲的 持续增量 。守正创新之路上, 小百花 们探索不息:

剧目创新。 小百花 一直注重作品创新,以量身定制的作品培养演员,以守正创新的作品吸引观众。蔡浙飞说,剧团的每一次 超越 ,都是以观众的文化(Culture)需求为风向标,在了解市场、了解观众的基础上,找准剧种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对接点、与观众的共鸣点。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2024年5月1日,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演员在杭州蝴蝶剧场演出新编现代戏《钱塘里》。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

传播出新。近年来, 小百花 越剧除了传统的宣发渠道外,还借助微博、抖音(Tik Tok)、B站等互联网平台,拉近与观众的距离。 持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,契合当代青年观众的表达方式,进一步拓宽受众范围,为越剧带来新的发展机会。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王滨梅说。

人才育新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还加重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校团合作,于2008年和2019年开设两期戏曲表演专业 小百花班 ,通过课堂教学舞台化、艺术实践系统化、流派师承定制化培养越剧人才。

交流谱新。茅威涛一直在思考祖国戏曲的现代性和世界性问题。10多年来,她多次率团参加世界知名艺术节,扩大祖国戏曲在国外的影响力。2016年,一部由她领衔主演的穿越题材新剧《寇流兰与杜丽娘》在英国(Britain)伦敦首演,该剧将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与莎士比亚的《科利奥兰纳斯》融合改编,开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,在此后的欧洲巡演中反响热烈。

当越剧走到最高端的世界舞台,当国外剧团纷纷来引进和改编越剧,就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Culture)对外传播和增强文化(Culture)自信的最好体现。 茅威涛说。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文字记者:邬焕庆、商意盈、冯源

视频记者:邬焕庆、商意盈、冯源、孔令杭、马江、王佳玲(实习)

海报设计:孙瑶

编辑:姜潇、白纯、王化娟、郑雅宁、魏海、王诺、程昊、邬金夫

统筹:郜新鑫、周咏缗

老戏曲何以圈粉新戏迷——“浙江小百花”现象透视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695) 踩(84) 阅读数(8447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